連吃兩餐節日後取雞骨熬的臺式鹹粥後深覺該換換口味,於是上菜場購入白菜、黑豚肉片、豆腐、金針菇,搭配家裡現有的番薯、冬菇及昆布,紮實而矯情地熬了那被我稱之為「牡丹花下死,做鬼也風流」的鍋物。絲毫沒放鹽滋味便很足,吃完身輕如燕。
我習慣在備料時先另起一鍋熬昆布片,直到她徹底放軟身段。鍋物最底層可先墊上任何喜歡的食材,記得盡量等高,以免影響到接下來擺花的均勻度。今晚底層放了豆腐、薑片、金針菇後便準備「開花」,關於那花的盛開方式,唯一需要掌握的要訣一樣是高度問題,菜梗及菜葉切段時需統一,並將菜心保留至花形出現後做花蕊用。肉片及其他料頭(番薯片其實是感恩節做瑪芬的剩菜,可用蘿蔔片替代)隨興塞入花瓣的間隙中,一切就緒後,便可將那鍋昆布湯豪邁往中心沖下,加蓋熬煮。